凉山新闻联播 | 会理市开展宣传《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》志愿服务培训

若依庄子的话,把一切是非同异的区别都看破了,说太山不算大,秋毫之末不算小。

(以上三处引自《论语*为政》)这德是君王自认的德,这礼是君王自认的礼。视人若己,视人身若是其身。

凉山新闻联播 | 会理市开展宣传《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》志愿服务培训

至入人栏厩、取人牛马者,其不仁义,又甚攘人犬豕鸡豚。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所以,上位的执政者首先必需有兼爱百姓人民的平等心。他们根本不懂,也不可能懂得墨家体大思精,自成一系的学说思想。异,二,(《经上》)二必异,二也。

兼爱非攻既是为了别人自由,也是为了自己自由。钓者之恭,非为鱼赐也。依我看来,《韩非子》十分之中,仅有一二分可靠,其余都是加入的。

譬如现在内地乡人捉住了做贼的人便用私刑拷打。(五)尹文与《尹文子》:见上章。那时法治主义的幼稚,看此两事,可以想见。据这些引语看来,尸佼是一个儒学的后辈,但他也有许多法理的学说,故我把他排在这里。

他说: 故治民无常,惟治为法。故我以为中国古代只有法理学,只有法治的学说,并无所谓法家。

凉山新闻联播 | 会理市开展宣传《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》志愿服务培训

后来别墨论法字,要使依法做去的人都有一致的行动,如同一块碑上摹下来的拓本一般。两者都是全称(Universal), 都有驾驭个体事物的效能。圣王正言于朝,而四方治矣。这两个意义都很古,比较看来似乎模范的佱更古。

荀卿不要法先王,是因为先王的制度文物太久远了,不可考了,不如后王的详备。故说: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,必为鲧禹笑矣。《荀子·富国》篇所说由士以上,则必以礼乐节之。这是说同法的必定同类。

名与法其实只是同样的物事。韩非既主张进化论,故他的法治观念,也是进化的。

凉山新闻联播 | 会理市开展宣传《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》志愿服务培训

又《系辞传》:见乃谓之象,形乃谓之器,制而用之谓之法。宋朝王安石批评老子的无为主义,说老子知无之为车用,无之为天下用,然不知其所以为用也。

这个观念得墨家的影响最大。众庶百姓,则必以法数制之,都可为证。如《尹文子》说: 法有四呈:一曰不变之法,君臣上下是也。正如先有农业,方才有农学后二十几年(昭二十九年,前513年),叔向自己的母国也作刑鼎,把范宣子所作刑书铸在鼎上。无巧工不巧工,皆以此四者为法。

人治主义的缺点在于只能希望惟仁者宜在高位,却免不了不仁而在高位的危险。《经说》曰:一方尽类,俱有法而异。

法家所主张的,并不是用刑罚治国。(《六反》) 韩非的功用主义和墨子的应用主义大旨相同,但韩非比墨子还要激烈些。

廌,所以触不直者去之,从廌去,是刑罚之法。四曰平准之法,律度权衡是也。

他说: 故治民无常,惟治为法。但他把一切微妙之言、商管之法、孙、吴之书,都看作无用的禁品。韩王使韩非入秦说存韩的利益(按《史记》所说。又如《管子·白心篇》说的:名正法备,则圣人无事。

又如《尸子》说:正名去伪,事成若化。李斯劝秦王急攻韩欲得韩非,似乎不可信。

现在所谓立宪政体,即是这个道理。公布的成文法既多,法理学说遂渐渐发生。

我们叫抄本做副本,即 是此意。如《礼记》所说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。

境内皆言兵,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,而兵愈弱。后来公布的成文法渐渐增加,如郑国既铸刑书,后来又采用邓析的竹刑。秦称王在商君死后十余年。正如刑名师爷的责任只是要寻出各种案情(实),合于刑律的第几条第几款(名)。

(《心度》) 韩非虽是荀卿的弟子,他这种学说却恰和荀卿相反。斩二首者爵二级,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(《韩非子·定法》篇)。

故《韩非子·定法》篇说:  法者,宪令著于官府,刑罚必于民心。某人杀人,故某人当死)。

如尸子的以实覆名,……正名覆实。(五)尹文与《尹文子》:见上章。